战马,大声道:“国家百姓有难,唯有朕与大周猛士愿意为天下血战到底!”
董遵诲的声音大声道:“血战到底!”
众军哗然,个个瞪眼呐喊怒吼,军营里比闹市还要热闹。
史彦超跳下马来,抱拳径直道:“正当辽人入寇,臣请为前锋!”
诸将见状,纷纷表态:“陛下剑锋所指,纵是刀山火海,末将决不皱一下眉头……”“陛下要用兵,臣等随时准备追随陛下。”“臣受陛下温衣饱食之恩,唯死战报国……”“愿为陛下前驱,性命一条以报皇恩……”
郭绍坐在马上,感受着军中的态度和气息。不管怎样,他至少能确定自己是得到军方支持的。
以大周目前的制度,武夫相当支持战争,有战争他们才能上升和得到封赏,才能被倚重,否则话语权和地位都会下降。还有中低层的武将,谁都知道打仗会死人,但从伍十年不如打一次大仗,十年底层将士都老了!便如前朝高平之战,多少人一战起家。
只有很多文官可能不太支持,他们和武将不同,打仗对他们没好处,要维持朝廷各方面的运转,资源耗费太大、加重赋税徭役、征发民壮等不利于稳定统治,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事。
时机也非常恰当,通常刚通过武力立国这段时间,皇帝亲自带兵取得天下,在军队里威信和熟悉度比较高,更容易亲自调动军队发动战争。若是后代皇帝,没法直接带兵,兵权分化在大臣手里,想要开战就没如此容易了,将是一件非常复杂麻烦的事。
而且郭绍身边的实权大臣如王朴、魏仁浦以及王溥、李谷等宰相,甚至参政的内阁大臣,都已经拉拢凝聚在他身边,他一定要干某件事,也容易得到心腹大臣的支持。
摆在郭绍面前的情况便是如此,他一句话就能调动整个禁军,掌控力依旧很强。
郭绍带着人马一连巡视了几个禁军军营,军队士气和情况都比较好。经过半年的休整,禁军基本恢复了战斗力。
日上三竿,郭绍才回到皇城。
他先到东殿与二十几个大臣最后商议,魏仁浦挂上地图向诸大臣大将交代朝廷先期拿出的方略。议事一直进行到中午。至于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依旧在那里站着,整整站了半天。
中午时分,皇帝终于一身戎服走上了龙椅。大殿上百官高呼万岁。
郭绍叫宦官颁诏。辽军入寇,河北百姓水深火热盼望王师,皇帝决定率禁军北上巡边;出京期间,西殿(符金盏)监国,枢密院、政事堂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