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卿本佳人,何不自立为王(第2/6 页)

🎁美女直播

之一。

要说李严也没什么大罪,无论前番对司马懿反间之事推波助澜,还是此次督粮不力,虽然留下了一些把柄,但严格来说,都不是什么致命的罪责。

如果李严和诸葛亮政见相同,诸葛亮自然会允许他这么一个手握重兵的大臣在后方坐镇。可李严向来都是反对诸葛亮北伐的,认为此举空耗国力,徒劳无益。

再加上李严身居要职,不思为国,先有劝诸葛亮“加九锡、称王”的忤逆之言,后有“索要五郡为江洲都督”利己之私。

如此,诸葛亮自不会再容忍他在后方继续拖后腿。

所以,此次督运不力虽只是一点点小过错,但动他的缘由早已埋下。

客观地说,能够加在李严身上的罪状只有两条。

一是督粮不力。

但督粮不力,李严究竟该负多大责任?应不应该被一撸到底?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且出现督运不力这种情况,还有一些客观原因。

首先,即使道路经过修缮,蜀道运粮仍旧很困难,此前蜀汉几次北伐,多困于缺粮,汉中之战时曹操也是因粮草难继而退。

可见在这个时代,运粮不继是普遍存在的客观困难,非人力所能完全避免的。

再者,夏秋之际接连下了一个多月大雨,连曹爽大军都被困在子午谷中一个多月无法寸进,运粮不济实属情有可原。

最后,李严并非实际运粮官,而是“催督”官,运粮官乃是岑述。

李严这个催督运事官职的职责,与此前“刘备领兵外出,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的职责相同,即在“汉中后方”集结粮草辎重,后备兵员以支援前方战事。

如果是李严集结粮草不力,或是没有向前方运粮,这个责任自然得李严负担。但李严很显然是督运了粮食的,只因大雨连绵而耽误了运粮。

当然,会发生这样的失误,也有李严不上心的缘故。

但毫无疑问,运粮不继不该归罪于某个人,即便是归罪于个人,主要责任人也轮不到李严。

在诸葛亮回军汉中之前,李严便开始追查此事,并想把运粮官岑述杀掉治罪。

但岑述是丞相府的人,诸葛亮的亲信,李严自是没能如愿。

能加给李严的第二条罪状是:假传圣意。

实际上,李严并没有如此做。

在经历了反间计之后,诸葛亮已经与刘禅之间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刘禅也不会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