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骁他们在习渊殿学得再多,到底也没有在地方上任职的经验,哪怕六部真轮了个遍,也不过是“有些增进”而已。
李三揭调任工部时间不长,但他踏踏实实在临安府干了那么多年知府。
知府是做什么的?
可不是坐在大堂里审一审各种案子就够了的。
而是一府的事儿,什么都要知,什么都要管。
从农事到水利,从商业到航运,河道拓不拓、官道修不修,治安怎么样,城池要不要加固,全得懂。
作为旧都的临安城,城墙修筑坚固、高大、厚实,迁都之后,不用在城防上多费劲儿,不过,毕竟风吹雨打,该有的检查与修补还是有的。
李三揭为此也学了不少,加之地方上的一些工事,多少获得了些知识。
虽然,这些城防与抵御外敌的关口不同,但多多少少,可以举一反三。
来到工部之后,他也在进步,在相关事务上,更有精进。
在李三揭无声的指点之下,霍以骁看懂了,韦仕留下来的数字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定门关的,另一部分是瑞雍九年夹口关的,只是扇骨上的刻字有缺损,夹口关那几个字刻太浅了,没有拓完整。
数字则是缺了的数目。
石料缺失比例小些,原木的大一些。
李三揭拿起两只茶盏,口对口合拢,又打开,再合拢。
“四公子明白了吗?”李三揭问。
霍以骁挑了挑眉,指着之上的“木”字,道:“李大人的意思是,空了?”
李三揭点头。
偷运夹带东西,体积重量超了;缺斤少两,体积重量少了。
无论哪一种,一路北上,断断瞒不过所有人。
最好的法子是“镂空”。
原木中间挖出洞来,塞进需要夹带的货物,封住口子,如此一来,就能通过沿途州府。
神不知鬼不觉。
哪个衙门吃饱了撑着,会看看工部送去边关增固的木材、石头是不是空心了呢?
也正是因此,本应该固若金汤的关口最终还是缺了原料,不够结实,哪怕来年开春又加固一回,还是出事了。
至于夹的是什么,最后送去了哪里,眼下不得而知。
可这一番“买卖”,其实是露馅了。
韦仕察觉了。
霍以骁分析韦仕的立场,能猜到他大致的想法。
仅仅是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