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战国风云(63)(第3/5 页)

🎁美女直播

一点。

治小国和治大国绝非是一个难度,而治理一个对你带有仇视情绪的大国更不是一件易事。秦国当年可以接受孝公之政,是因为孝公是自己人,但是六国绝对不会接受他相同的处理方法,因为秦国是外人。

这个道理就和亲妈打孩子是教育,后妈打孩子是虐待一样。每一次并入秦国的郡县该如何治理都能让秦王伤透脑筋,更不必提国了。

别的不提,就说刚刚并进来的东周国和西周国好了。

这两国的人民在并入秦国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首要一点就是他们无法接受秦国的「秦王以下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切平等」的思维。

若说各国之间谁对血源贵族论最为迷信的,那么除了周国也没别的国家了。

这种即便欠债也要维持天子尊仪,即便再狼狈也不能失了礼仪的作风从周王室一路刮到了百姓间。

贵族就是高人一等,生来就是各种特权的执掌者。在周国,法律是为了贵族服务的,而到了秦国,他们居然和普通的庶民一样?

因为没有爵位只能穿普通麻布,还得下地去种田?妻妾的数目居然还有限制?居然用钱也没办法买房子?开什么玩笑,不能接受,绝对不能接受!

已经跋扈惯了的周国贵族们争先恐后挑战秦国法律的底线。秦国虽然对于这种刚刚并入秦国的地区都会给他们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但是也经不起三番两次的挑战。

等到秦国真的动手了这些人又要哭天喊地到处向别的国家求助。虽然他们再怎么闹腾在异人眼中也没啥用,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但的确是让人感觉闹心。

所以当荀卿告诉他用他的办法或许可以改变这一情况后,异人毫不犹豫就同意他试行了。

按荀子所说,儒家学说是东方四国最为推崇的学说,若按照荀卿的方法,在法家的外皮上包一层儒家的金色外衣,那么那些自诩为文明人的东方五国便无法继续挺直腰板。

——你们不是文明人吗?你们不是一个个都学习儒家吗?法律是儒家的下下限你们都达不到,哪来的脸面说自己是礼仪之邦?

异人都能想象到时候那些国家是有多崩溃了。

不过在重新编纂的过程中,荀子有些遗憾自己的学生被派去了蜀郡。

要不然……“安儿最擅此法。”

如果他的两个学生都在的话可以为他省下不少力气,一个心黑一个手黑,可比他这个老头子要得用的多。

而反复拨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