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这些决定性战役,都是兵力更少的一方获胜了。
要说第一次北伐,蜀汉优势相当之大,除兵力优势外(当时陇右地区只有数千人马),魏国在任命雍凉最高统帅的人选上,也犯了巨大的错误。本来曹丕在黄初二年(221年)让宗室大将曹真领雍凉都督,镇守关陇。但在黄初三年(222年)时,曹真被调去伐吴,魏国新设的雍凉都督成了庸才夏侯楙。
而造成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误判了蜀汉北伐决心和方向。
因为此阶段的蜀汉刚经历了夷陵惨败,所以曹丕把国内大部分兵力都用在孙权身上。
曹丕在位期间,总共有过三次用兵,分别是伐吴、伐吴、还是伐吴。
甚至到了227年(魏太和元年,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亲至汉中后,魏国朝堂上下都认为就算诸葛亮出兵,其主攻方向也应该是关中,而非陇右。
而面对满朝文武对于蜀汉的轻视,只有雍州刺史郭淮则展现了清醒的一面。在诸葛亮北伐前夕,为防备蜀军,郭淮亲自前往广魏郡、天水郡、南安郡等地巡视防务,对此三郡加强了布防,这也导致了在后来的北伐中,诸葛亮统领的大军未能及时攻克天水郡,拖住了相当多的蜀军,为魏国从关中调兵支援争取了便利条件和时机。
假设当时陇右地区被蜀军一鼓而下,那么被派去狙援张郃的,必然会是两万五千名可以以一当十的无当飞军和更多精锐,绝不止两万五千新兵蛋子。
虽然可以肯定是杨仪在调兵上动了手脚,但从事后杨仪没被治罪的结果来看,这个举动很有可能也是无奈之举。
当时蜀汉精锐士兵的确不多,满打满算也就三千骑兵和两万五千无当飞军可以与魏国精锐骑兵正面相抗。
在这种背景下,马谡当时作为初上战场的将军,是很难带走全部精锐兵马的。
时至今日,马谡对此事(杨仪暗算)已经释怀了。
但今日伐魏之事能不能成,心里还是没底。
隆中对的基础就是必须同时拥有益州和荆州,但是荆州现在在哪里?
在曹操和孙权手里。
考虑到孙权是个不可靠的盟友,隆中对是实际上已经夭折了一半,只剩下“出兵秦川”这一条路了。
其实隆中对的战略,诸葛亮也是最近才放弃的。
建兴四年(227年),诸葛亮上了《出师表》后就去了汉中。但是在一年之后才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