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打照面,骑上马,一溜小跑,走了。
赵云推门而出,只看到一个远远的背影,便回禀道:“丞相,似是幼常,现已去远了。”
诸葛亮微微露出笑意:“想来,幼常已于琴声中听出了什么,迫不及待要去做了吧。”
赵云看了诸葛亮一眼,心知丞相早已料到了院外窃听之人是谁。即使已经垂垂老矣,丞相的感知依旧敏锐。
还别说,刚才丞相那段激昂的琴声,让他这个年近七十的小将,也听得有点热血沸腾,眼前不由得浮现出“金戈架铁马,沙场秋点兵”一幕。
想来,应该是丞相有意为之。
于是便问道:“丞相,我们还回长安吗?”
赵云实际上想问的是,诸葛亮还管不管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了。
很显然,季汉朝堂百官目前分为三派的政治生态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爆发一场腥风血雨。马谡千里跟来隆中,很有可能就是为此事而来的。
不过,在听完一曲后,马谡似乎有了答案。
诸葛亮略作思忖,从怀里摸出三个锦囊,说道:“等一等吧,陛下应该会派人来,到时候你把这个转交给来者。”
说到这里的时候,诸葛亮脸色罕有地闪过一丝无奈,稍现即逝。
他并非不知道司马懿、陆逊、甚至各个世家子弟堆砌朝堂的严重后果,但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杀人总得需要一个理由吧?
总不能看谁不顺眼,没有证据就把人杀了吧。
官场有官场的规则,任何想要凌驾于这个规则之上的人,结局都会很惨。
譬如董卓,汉家天下还未乱的时候,他带兵进京,直接凌驾于规则之上,想当什么官就当什么官,想杀谁就杀谁,最后落了个点天灯的下场和千古骂名。
当然,诸葛亮这个年纪是不怕死的,但毁名声的事情他是不会干的。
严格来说,他的本家诸葛家,赵云的赵家,张飞的张家,现在也都是世家啊。
所以,世家怎么可能杀得绝呢?
这种棘手的事情,也只有交给天不怕地不怕的幼常来处理了。
“丞相为何不在离开长安时交给陛下呢?”赵云接过锦囊,一头雾水。
“如果陛下不派人来,这锦囊也就没必要让陛下看到。”
“其实,做一个无忧无虑的皇帝也是一种幸事,考虑得太多,未见得会快活。”
诸葛亮说完,挥了挥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