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不已。当得知蜀军抵达长安城下时,驻守眉县的郝昭就只能被迫率部赶回长安一线,对蜀军进行阻击。
为什么郝昭一定要回援?
因为长安城有皇帝曹叡,圣驾不容轻慢,天威不容挑衅。
哪怕明知道马谡只有四万兵马,长安城里足足有五万兵马,一时无虑,郝昭除了立即回援,也别无选择。
现在,这个“别无选择”的压力来到了司马师的身上。
对于司马师来说,此刻回援并不轻松,因为关中大部分城池都落入蜀军掌控的缘故,他如果回援长安,就必须一个城池一个城池打过去。
否则就会陷入孤军深入的窘境。
尽管形势糜烂至此,但司马师并没有立即提兵东顾,对蜀军发动总攻。他命令大军紧守关隘、闭门不战,遇到小股蜀军来挑战时,只万箭齐发将其击退即可。
他在等父亲司马懿的决定。
身为世家大族子弟,司马师心里最重要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家族,魏帝的死活,他才不关心。
当然,这只是他心里的想法,不能宣之于口。明面上,在诸将面前,他还是做出一副焦急万分的样子。
马谡大胜,兵围长安的消息传到陇右,司马懿久久沉吟不语。
良久,仰天长叹一声,下令诸将分批次有序撤军,兵归关中。
陇右魏军一动,赵云、杨仪、魏延等人都认为有机可乘,多次向诸葛亮建议:对司马懿军尾部发动冲击,但均被拒绝。
诸葛亮语重心长的告诉众将:“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全员整编的魏军,司马懿非泛泛之辈,岂会对此不做预防?”
“更何况,张郃前车之鉴,犹在昨日。”
“我军今日只需顺利拿下陇右,使凉州、羌地、陇右、汉中,川地、南中连成一片,不必横生枝节。”
众将闻言,尽皆默然。
其实不追击魏军还有一个原因,诸葛亮没说。
那就是防备东吴。
果不其然,司马懿退走后第三天,斥候在距离街亭二十里的河谷两侧,发现了大量兵马埋伏过的痕迹。
至此,众将都对诸葛亮大为钦佩。
倘若当日他们真的去追击司马懿,大概率有去无回了。
就在司马懿撤军回往关中之际,马谡也放弃了攻下长安,俘虏曹叡的想法。
马谡将四万降军交给王平,令后者带回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