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隐瞒,可到了外面,到了上任当官的时候,以现在的情况,估计不管她说什么,别人都会相信。
考中秀才之后,花销肉眼可见大了起来,哪怕秀才有些特权,多少能起到些用处,可因为女主正在准备后续的乡试,无法以秀才之名去赚钱,因此并没有给徐家带来更多的好处。
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徐氏宗族出手,帮忙攒银两,希望女主真的能高中。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闲暇之余,女主也依然会带些手抄书出去卖,虽然赚不了太多银两,却也能够贴补一些,不至于掏空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
但也因为种种原因,女主并没能去书院念书。
书院不同于私塾,那时更大的地方,也是更为专业的地方,大地方的书院,对学子的帮助会很大,可束脩也贵。
都说穷书生,实际上在古代,能读上书的人,家境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
“‘当真不行吗?’
‘并非为兄不帮你,只是这孩子,恐怕难成大器。’
‘可他如今不过十一岁。’彭夫子并不愿放弃这样好的苗子,特意找了当年的同窗,希望能通融一番,让徐絮免束脩进入书院,结果却并不如意。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学生本性如何,从小便可以确认,至于这孩子,’面前彭夫子的同窗看着面前的一摞试卷摇了摇头,‘如你所说,这孩子天资过人,可他又有左右逢源之嫌,若是当了官,怕也是此等作为。’
‘可……’彭夫子还要再说,却被同窗拒绝。
‘这样吧,你说这孩子家境不好,届时他要乡试,恐怕盘缠不足,为兄给你个面子,到时候可以让他暂且住在我家小院,可以省去一笔开销,让他能安心考试,如此可好?’
言下之意,书院是必定不能进的,如今能通融,已经是他给彭夫子的面子。
彭夫子自然也知道同窗的意思,如今科考,学子都该有一门专精,像徐絮那般,样样都精的,反倒不受欢迎。
他也曾好奇过徐絮为何会有那样五花八门的想法,后来仔细一想,恐怕是启蒙时学杂了,再叫她扭转,便再也扭转不过去。
如今同窗这般说,他也不好再多说,便是点头答应下来。
……
回了头,彭夫子与徐絮说起此事,徐絮却满心高兴。
毕竟这时候学生科考,笔墨纸砚是一部分开销,每次科考时的盘缠又是一大笔开销,彭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