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瑾走在最前面,中间毛线和尼雅一人抱着一个娃娃,王鑫远则拎着大包小包跟着后头,倒真有几分走亲戚的派头了。
这日是冬日里少有的大晴天,天空是瓦蓝瓦蓝的,太阳是铮亮铮亮的,大风是呼嗷呼嗷的,干净、无霾、清爽。
毛线姥姥家这边的房子重新做了外墙处理,空气里还残留着油漆的味道。毛线下意识地将书涵的头扣在肩头,墨衍那边则紧着小鼻子像小狗一样左一下右一下地嗅着,很是招摇。
毛瑾回头解释道:“听你姨说,是上面统一组织的,家家户户都给重新刷了墙面,楼顶也做了防水处理,有些还换了窗户呢!不花钱的。”
说到后几个字的时候,她眼里明显有了亮光。
毛瑾不管去了哪里,这骨子里还是典型的农民意识,说到占公家便宜这种好事,就忍不住两眼放光。
“哦!”毛线和尼雅同时点头,她头一次发现“面子”工程也不是不可取吧,管它给谁长脸了,最后老百姓能受益就是了。
路面也重新铺过了,风从水泥地上卷过,片叶不留,很是干爽。
“妈,这里算乡下,还是城里啊?”尼雅问道。
“当然是乡下。”王鑫远插嘴道,“或者叫城乡结合部。”
“我看未必!”毛线不同意这种看法,这几年发展势头很猛,很多村子都已经被批量买下做产业园了,说起来也不过三五年的事。如今大城市人口压力大,资源紧张,扩张是必然的,再说难听点,从前是农村包围城市,如今是城市吞并农村啊!
“现如今,哪里还分的出城里乡下啊!”毛瑾笑着打断孩子们的争执:“就说咱们家的位置,也不是在中心城区,可是吃穿住行用不也一样没耽误么!反倒没有市中心那么闹腾,挤得慌。如今这北京人都到武清来买房子了……”
“是呀!到时候就不是城里乡下的区分,是北京人还是天津人了。”尼雅笑道。
她打小就跟着父母在天津长大,亲属却远在新疆,身边没有几个亲人,故而有种特别的“老家情怀”,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觉得格外亲切。
说话的功夫,已经到家毛线姥姥了。很意外的是,这次毛线的小舅舅妈都在门口迎着了,那叫一个热情呀!
毛瑾没有被这过分的热络所蛊惑,仍旧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不咸不淡地问了几句家常。
尼雅那边却被小舅妈春桃那一张巧嘴忽悠地有点找不着北了,那家伙一口一个心肝宝贝儿地叫着,她感觉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