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吗?”
他惊讶的接起。
那边声音精神奕奕,还不满的反问:“没事就不能给你打电话?我还想关心关心编钟什么时候回国,准备去参观一下。”
他语气闲散,确实像在闲聊。
钟应看了看时间,确定一般又问:“秋哥,你那边是几点?”
“啊?”突如其来的提问,让寒暄的厉劲秋困惑。
他顿了顿,才回答,“四点啊,怎么了?”
“凌晨四点。”钟应看着手机的双时钟,趴在床上帮他补充。
厉劲秋竟然丝毫不觉得有问题。
他理直气壮,“我这不是照顾你的美国时间吗?”
钟应无奈的蹭了蹭枕头,笑着说道:“我以为这种时间,除非地震山洪海啸,普通人都应该在好好睡觉。”
厉劲秋不是普通人,他是习惯熬夜的仙人。
他轻哼一声,说道:“那不重要。我就是想问问,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我去接机。”
钟应的困倦被忧愁替代,纠缠了他整个晚上的难题,随着厉劲秋轻松的声调,重新涌上脑海。
“暂时回不来了。”他无奈的说,“遇到了一点小困难。”
钟应的困难向来是厉劲秋的喜闻乐见。
他顿时来了精神,“困难?好啊,那你说说是什么困难。”
厉劲秋逮着钟应,必须他马上汇报。
于是,钟应半眯着眼睛,通过电话,慢慢讲述贺缘声的事情。
从贺缘声为编钟付出的努力,到贺缘声收到的磁带,一位心系师父、疼爱师侄的老人,经历过的伤心痛苦,都在简单话语里说尽。
他想到磁带里冯元庆乐观的笑声,长长叹息道:“如果冯先生寄来的磁带、和他拍下的合影,都没有办法让贺先生明白自己的真实心意。我又怎么能依靠一首乐曲,让贺先生明白逝者的心情。”
“怎么不可能?”
厉劲秋斩钉截铁,根本不打算和钟应一起悲春伤秋。
他自信的说道:“我来了就有了。”
钟应:?
厉劲秋也许是钟应这辈子见过最为乐于助人的作曲家。
上次维也纳,是顺路帮忙,殊途同归。
这次,厉劲秋直接一个长途飞滴,就来到了现场。
“二胡、古琴合奏我有经验,如果你缺管弦乐队,我就联系美国剧院来帮忙。借他们场地也没什么问题,不管你想开一场私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