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杨铭摇摇头。
“都不是他们。”
既然不是她们,麦里思也就没有再多问。
“第二件事,就是关于香江第三大洋行会德丰洋行,现在已经是吞掉这一家洋行,时机已经成熟。”
香江第三大洋行?
杨铭已经先后吞掉和记黄埔,怡和置地。
这两大洋行分别是香江第二大和第一大洋行,剩下也就是会德丰洋行和太古洋行。
但是,太古洋行方面,施怀雅家族已经把股份集中,甚至交叉控股,帝国集团想吞掉太古洋行,怕是基本上不可能。
相反,会德丰洋行则是不一样。
当初,杨铭整合旗下的航运集团,成立香江第一航运集团,他真正目标就是针对会德丰洋行。
看来,现在准备了四年时间,时机终于到了。
1972年1月,会德丰董事局宣布将已发行的32175万股普通股改为a股,另每两股a股可供一股b股,每股b股面值为a股的十分之一,但与a股拥有相同投票权。
1972年7月和1974年6月,会德丰又先后两次大量发行b股。
当时,行内人士就估计,会德丰此举主要目的是使董事局重获控制权。
b股的发行虽然不是一件很光明磊落的事情,但在保卫控制权上,确实发挥了极大作用。
这亦成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收购战风起云涌,但却没有人去打会德丰主意的主要原因。
然而,“b股堡垒”亦非牢不可破。
任何外界财团只要取得足够股权,便可建议召开特别股东大会,通过取消b股的特权,控制权就会立即落入持有大量a股的投资者手中。
历史上,会德丰董事局亦自然明白这一道理,因此,在发现怡和系仍持有大量会德丰a股之后,便采取措施进行自保。
会德丰的主要做法是,将旗下上市公司联合企业的地位从附属公司转变为联营公司,具体措施就是减低对联合企业的持股量,从原来的507减少至不足50。
因为根据香江公司法例,附属公司是不允许持有母公司股票的,除非在成为附属公司之前已持有。
联合企业从会德丰的附属公司转为联营公司后,便可持有会德丰股票。
当年,联合企业又将两艘货轮注入旗下的宝福发展,将所持连卡佛股票售予同系的置业信托,筹集资金继续吸纳会德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