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拖一拖他们,他们耗不住的。”
军资粮草,都是问题。
大顺可以往裕门补给,但西凉与古月不会这么消耗,短时还好,时间一长,哪家出的多、哪家耗费多,内里就能吵起来。
一旦耗到秋凉转冬,西凉都不愿意冬季征战。
而那时,以逸待劳的大顺反而可以转守为攻,想办法逼退敌军。
林云嫣了解这个思路。
徐简离京前,也仔细与她说明过。
这也是为何夏日开战,却预备了数月半年的战事的缘由。
“我们这么打算,西凉和古月又何尝不知?”
林云嫣道。
关外的冬季很难熬,他们来势汹汹,势必想在入冬前取得一些战果。
尤其是,其中还夹杂着李渡、苏议那两个心思诡异之人。
李渡若想卷土重来,必不可能看着裕门那儿只对峙、却不大战的。
就差导火索了。
林云嫣想,现在的局面就像是近来的天气,热得很、闷得很,只等一场雷雨,惊天霹雳,雨水倾盆而下。
只是那根导火索,不晓得被安在了何处。
千步廊里,李邵拉扯了下领口。
太热了,热得他燥得很。
兵部观政小一月,状况多少搞清楚了些,却也十分无趣。
衙门上下都很忙碌,哪怕边关只是僵持着,但兵部不敢有一丝一毫放松,催调度的、问粮草的,还绞尽脑汁想问户部衙门再讨些银钱来预备冬日军需。
“还有半年,备了说不定用不上……”李邵自顾自嘀咕。
他倒是有心发表些想法,可成效不显。
李邵在御书房与圣上抱怨过几句。
圣上说:“恰逢战时,他们经验丰富,邵儿你多听多看。”
说到这份上,李邵还能听不明白?
这是让他别指手画脚。
可他不过是评说两句,怎么就算得上指手画脚?
如此一来,李邵越发觉得这观政观得不得劲儿了。
而在汪狗子被曹公公抓起来之后,现在跟着李邵行走的太监姓高,高内侍机灵是机灵,麻烦也是真麻烦。
李邵不喜欢此人,却也无可奈何。
他靠着椅背,看着屋子外头脚步匆忙的官员,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还不如速战速决。”
对峙?
定北侯说他对裕门关外状况不够熟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