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半决赛与100米、400米相同,一样是分为3个半决赛分组,每组各8名参赛选手,各组前两名获得直接晋级决赛资格,三个半决赛分组中的剩余选手中,排名前两位的选手将获得决赛的递补晋级资格。”
“是的。”周继明点了点头道:“根据往届的经验,例如上一届里约奥运的半决赛情况来看,就算是递补晋级的选手,成绩也会在20秒10左右,而绝大部分能够晋级决赛的选手,应该都会在半决赛阶段就直接打开20秒大关。”
“对于这些半决赛的参赛选手来说,是否能够在比赛之中跑出一个无限接近20秒大关或是直接打开20秒大关的成绩,应该会是他们晋级决赛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了。”
田汝辉和周继明两人作为负责的老解说,在赛前所做的功课从来不会少,对于他们俩人来说,也是一早就已经了解过分组情况的了。
因此田汝辉很快就讲到了分组问题:“相信不少观众应该都已经注意到今天半决赛的分组名单了,而其中半决赛第二组,也就是我国选手苏屿所在的这个分组……许多人已经注意到了,这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死亡小组’。”
事实上,从主办方角度来说,决赛之前,各个分组的实力情况越平均越好,这样才能将更好的选手留到决赛阶段一决雌雄。
也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分组抽签的程序实际上都是有一些隐藏条款的——除了决赛之前同一个国家的选手不会分到同一个分组这种公开条例之外,通常也会根据选手的成绩和排名进行一些各组的按比例分配。
只是程序毕竟是程序,它可以按照主办方设定的条件来完成这些要求,但是每一次大赛都会出现’死亡小组’,这就是因为每一位选手未必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实力在预赛阶段进行冲刺。
就像是今天半决赛第二组的情况——先不说别人,就说苏屿好了。
在预赛阶段,苏屿明显放水放到海了去了,拿了个20秒64的直接晋级成绩。
但他虽然直接晋级了,可是这个成绩数据在预赛晋级总排名的24名选手中位列倒数第三。
那么对于系统的随机程序来说,把一个倒数第三的选手随机排到一个实力较强的分组中’中和一下平均实力’,似乎也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
而巧合的是,在半决赛第二组中,被随机进来’中和一下平均实力’的选手,实际成绩都有些离谱。
例如其中的南非名将爱尔维亚诺,这位南非名将虽然年纪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