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检查货物质量的牙人,后者也正在为如何定等这个没见过的货物而苦恼,被匈奴人一拉,他眼珠子一转,连比带划对着匈奴人解释:“这个,非常非常贵的。”
他指了指上头的纸张,“贵人们才能用一点点。”
匈奴人皱起眉,他有些迟疑地戳了戳上头这层“纸”,被那光滑到极致的触感惊了一下。中山国用来遮风的蜡纸的触感极其微妙,这种滑溜的感觉在匈奴人看来是平生从未见过的。
他本以为是坚挺一些的布料,现在看起来却不是这么回事。
这应当是一种全新的材料,至于是什么材料他本身兴趣不大。但按照现在的审美倾向,越是细腻柔软的越是昂贵,这一点他心里清楚。
“怎么市?”他说出了最熟练的一句汉话。
牙人非常真诚地对他说:“一头羊一个灯,你买的多还能送一根蜡烛。”
蜡烛又是什么?
匈奴人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弄明白汉人们的语言了,他左右看看,忙挥手找来人让人去把通译给架过来。
最后,中山国接到了一笔私人订制产品。夏安然拿着工房递上来的申请材料的条子有些震惊。
他皱着眉头和这群人重新确认了一遍:“匈奴要定可以挂在门口的大灯笼?”
“是。”
夏安然捉摸了下匈奴寻常用的帐篷,再看看上头写的大小,这,这恐怕不是能挂,这都能算是天灯啦!
得专门做一根杆子才挂得起来吧?
匈奴人来订制的是两盏接近半人高的灯具,并且他们还说了如果效果好,就临走前下个大批订单,明年来拿。
正因为这笔订单需要大量的资源,匠坊的人无法做主,赶紧来请示。
夏安然没犹豫,他大笔一挥在请示的文书上落印,然后他对匠坊的人说:“我记得,我们之前还做过红色的灯笼?”
说是红色,其实是一层寻常染色纸黏在蜡纸上的操作,蜡纸要上色那简直就是一大难题。所以出于市场需求,便出现了这种投机之物。这东西外头刷了桐油,也有一定的防水防风效果,但是成本很高。对精打细算的小国王来说,他算了半天还是将这一创意设计先行搁置。
但是既然是送给匈奴人就没关系啦。
到时候可以鼓吹一下这红色是多么的稀有,虽然游牧民族都崇白,但是他们用红、绿的也不少。到时候茫茫白雪中一展红灯,不要太有腔调。
——对于大汉的军队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