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为嫡子,或为平等传给所有的子女。”也就是允许父母在传承时候进行【分爵】。
“父亲当真要同大王说了分爵之事?”吕安愕然得看着拿起笔和卷轴竹简书写的吕不韦“可是父亲当时不是说此法于现在不适用吗?”
没错,分爵之事其实是吕安在闲聊时候和吕不韦提起的,但当时被吕不韦驳回了。因为这样的制度一出,对王家是好了,但对于民间来说则是大乱的开始。
商鞅当年为秦国定下了军功授爵的底子,然而当时秦国还没有秦王,封顶也就是公爵,因此其设定的爵位制度放到秦公称王后的现在便有些不太贴合,毕竟公能够赐封的和王可以赐封的并非一个等级。
秦国的爵位制度这些年来零零碎碎改了不少,只是毕竟不是规整性得进行改动,因此其中多少有一些偏多或者偏少。
但福利这种东西,加起来容易,减起来却很难。吕不韦早就已经看到了这其中的问题,但着手处理却并不容易,毕竟会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人已经享受了数代,关系网也已经铺开,他这个刚刚上位一年的秦王想动也不那么容易。
但如果从内部破坏呢?
当时的吕安是如此对吕不韦解释的,“那些功勋之家本身体量巨大即便降等袭爵,层层递减速度也慢不到哪里去,但如果分封就不一样了。”
富有天下的周天子都能因为一个分封将自己弄穷,更别提秦国的这么点爵位了,但当时吕不韦却直接了当得驳回了他的想法,因为此法为以恶治国,如此一举,家宅之内便永无宁日。
本身嫡庶之间并不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所有的财产都归于嫡子,庶子在父亲死后只能分到很小一部分财产,因此庶子要么讨好嫡子,要么就自己出去挣一份家业。而因为秦国特殊的政治情态,选择后者的更多。
但如果可以分财产,那么庶子必然会想方设法哄骗父亲选用后者,以让自己分到更多的财物和爵位。
他们会更多得将去战场上拼杀的时间放在内院里,这对于秦国来说绝对是无益的。
吕安当时被父亲的观点说服了,觉得的确是自己思虑不周。但没想到父亲现在居然会向异人提出这一建议。
吕不韦执笔的手丝毫不顿,他嘴角一勾“彼一时,此一时,为父只是同大王提一下而已,并不是要现在就实行。”
至于这种法子什么时候用……自然是在秦国爵位团体过于丰荣成为累赘之时,而秦国的爵位什么时候会成为累赘?那自然是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