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章(第2/3 页)

考古有意思的事件 佚名 1 字 2024-10-28 00:56:17
🎁美女直播

洲的印第安人,虽然在天文和历法方面取得了相当傲人的成绩,但是在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之前,他们没能发明出任何一架具有实用价值的车辆,这也极大地限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而在中国,家马的驯化和车辆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交通和运输成本,不仅使各地的物资和文化得以更加频繁地交换,也让中央王朝可以更快地把自己的意志和力量投射四方,将全国凝聚为一个整体。马政在中国其后的历史发展中,一直都是事关国家命运的重要事物,比如在秦帝国设立的三公九卿制度中,负责马政的太仆便位列九卿之一。

也正是马匹和车辆,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见证了殷商王朝的谢幕。

商朝定都殷之后,曾经有一段时期,气候非常湿润、暖和,竺可桢先生认为,殷墟时期的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2摄氏度左右,与今天长江流域的气温相仿。彼时的中原大地还是一片亚热带雨林,今天已经在河南绝迹的犀牛和大象,当年却在殷商王朝的疆域内四处驰骋。

在殷墟曾经出土了一副小象的骨骸,脖颈处还挂着一个铜铃,说明那是一只被人类驯养的小象,足见当时的商朝人和大象相处密切。此外,在甲骨文中,「大有作为」的「为」字,看起来就像是一只手在牵着一头大象,这也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农作物往往会有更好的收成,更多的粮食储备意味着更多的人口、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大规模的军队,在殷商中后期的历史中,殷商王朝迅猛扩张,骏马拉着两轮战车四处驰骋,一批又一批俘虏被抓回首都斩首祭神。我相信当时整个王朝一定信心满满,昂扬向上,他们坚信自己所献祭的鬼神会永远保佑自己。

然而,到公元前11世纪左右,中国再一次迎来气候的转冷,与寒冷相伴的干燥也随之而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彦民表示,从甲骨文的记载来看,商朝后期一些卜辞中,「烄」字出现的频率明显多了起来。「烄」字在甲骨文里看起来就好像一个人被置于火焰上炙烤,其含义为焚人,是活人祭祀的一种,主要目的在于求雨,而商朝后期越来越多的焚人记录意味着当时气候已经整体转向干旱,焦虑的商朝人不断地将人烧死以祈求降雨,可以想象,寒冷和干旱给古代农业生产带来的威胁有多大。

粮食减产会造成食物的匮乏,食物匮乏会使得整个王朝人心涣散,军队后勤崩溃,同时,被饥饿逼入绝境的各地方国和诸侯也会铤而走险,试图挑战中央王朝的权威。在古代社会,饥饿和造反常常相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