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秋怀珍轻声说:“你爸想去看看厂子。”
乐蓓望着母亲。在母亲的眼里,她看到了深切而温和的情愫,轻轻地点了下头,乐蓓不说话了,安静地看向车外。
车子沿呼得木林大街一路向北,路两边的楼房越来越稀,到最后就只剩下绿化带里一人合臂而抱的老柳,在初春微寒的风里摇荡着纤细的条枝。当年乐蓓跟着妈妈来上班时这些绿化柳就已栽下,好像这几十年都没怎么变,忠诚地驻守在这条厂前路上。
驱车行驶到呼得木林大街尽头,路面豁然开阔,是一个大的不像话的丁字路口,对面再没有其他建筑,只一个无比开阔的大厂门,这就是包头热电厂。从宽阔的厂门望进去,视野能一直延展到包头北靠的大阴山。
当电厂大门进入视野,车里的三人像是同时被带回到记忆的深处。尽管汽车仍行驶在当下的公路上,可是回忆却已经情不自禁地冲进了当年的包电工厂大门。
乐建国和秋怀珍都是包头电厂的员工,乐蓓家是典型的,被八九十年代的包头人称慕的“双职工”家庭。包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开始三线建设后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城市。当时最举世瞩目的工程项目,就是号召全国支援建设的包头钢铁厂。另外还有一机厂,二机厂等国家重要的工业机械制造工厂和兵工厂,也就是现在著名的北方重工的前身。
包头电厂就是为了满足当时重要的工业生产能源供应需求,而建设起来的煤炭火力发电厂。不过乐建国和秋怀珍进厂工作的时候,三线建设的火热时期已经结束,他们赶上的是北方电业系统突飞猛进的扩充时期,那同样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乐建国开着车并未在电厂正门停留,直绕到了厂区的东墙才停下。三人走下车,抬头就能看见一墙之隔的高大水塔。
“这是六号机组的水塔。”乐蓓一眼就认了出来,尽管深灰色的巨大塔身上没有任何标识。
乐建国欣慰地看了女儿一眼:“没错,这是爸爸当年工作最久的地方。”
“也是咱厂最辉煌那时候起的水塔。”秋怀珍的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感慨。
“是啊,咱厂可是咱自治区第一座高温高压热电厂,最辉煌的时候有八个机组同时运转,是西部最大的主力电厂,不光给一二机供电,还往首都送电。包头三分之一的供暖都是咱厂供给。那会儿真是骄傲啊!”
“当然骄傲啦,咱包头电厂可是跻身了全国百万电厂行列的大电厂,还上过我们大学老师的讲义呢。”乐蓓兴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