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和倒是知晓一人,或许能助小姐。”
“哦?什么人?”
“他姓费名祎,江夏人,两年前随叔父入蜀。他年方十七,但博学多才,尤擅数术。他曾与犬子同在许老先生处求学,因此与犬子友善;和见过他几次,确实是难得的年轻人。”
“费祎?”我顿时惊了。把这种人拿来给我当下手?
董和却会错了意,忙道,“费祎虽年幼,但确实学识渊博,当能助小姐。”
“我当然知道他博学多才,我只是觉得,让他来给我打下手算账,却是有点屈才了…”我扭头看了看身后的战场,想了想还是加道,“当然,他如果真得愿意,我欢迎之至!一个人忙真得累死我了。我只是怕耽误了他正经读书。”
董和笑道,“和定将所言带到,请他亲自来向小姐请教。”
讨论完正事,董和随便寒暄了两句,便告辞离去,唯独留下荀谌。他对我说,“可否请书凤同去品茶?”
“品茶?”我奇怪地看着他,“你这么想起来请我喝茶?我们又要到哪里喝茶去?”
荀谌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轻声说道,“淮南之事,吾还未向书凤道谢。”我突然觉得一口气卡在喉咙里,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荀谌接着说道,“书凤可还记得番禹的那出影戏?当年书凤言道,总可以做些什么。吾虽觉安慰,却并没抱什么念想。不想书凤当真未成食言。”
我听了这话只觉心下难过极了,小声道,“若是我能,能早点想起来这件事,请先生给令君写信,说不定他就不用在寿春等我们的大军到临了。”我哪里还记得当初一时热血对荀谌说的话?一直到了兵临寿春,我才终于想到荀彧。如果,如果我能及时想起来,早早地让荀谌给邺城的家人写信,或许能拉下荀彧,也不至于让他一如史书中被逐至寿春,困于战乱,直到如今的生不如死。
荀谌摇了摇头,微微一笑,又说,“客套话吾也不多说了,不过书凤可否与吾同去看望四哥?他说了,想亲自向书凤说声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