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接过崔理的作品,小心翼翼地翻了个面,展示给在场所有人看。
看到作品的人,纷纷倒抽一口凉气。
整个前厅抽气声不绝于耳。
宋谨央发自内心地笑了,连眼睛都笑弯了。
祭酒大人捋着胡辫,摇头晃脑,赞叹不已。
济远先生更干脆,直接大笑出声。
与济远先生不同,学子中有人哭出了声。
起初是小声啜泣,后来声音越来越大,终于嚎啕大哭,引得众人侧目。
待哭声渐止,济远先生点名那位学子。
“你为何哭?”
那名学子抽泣地回答。
“不知为何,看了崔同窗写的这首诗,就是止不住想哭。”
有人点头附和,称自已虽然忍住没有哭,但心底涌起了无数悲伤。
族长一拍脑门。
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不是自已有病,是崔理的字实在写得太好,调动了他悲伤的情绪。
济远转头问崔理。
“你说说看,你的字同崔珏的字有何不同?”
崔理拿过两人的作品,仔细地比较了半晌。
放下宣纸后,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缓缓开口。
“从字形来看,崔七爷的字同我不相上下,但风格不同。
七爷的字龙彰凤质,潇洒不羁;我的字沉郁顿挫,厚重古朴。”
说到此处,崔理微微顿了顿。
“只是,王先生让我们誊抄的是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
这首诗,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失意之苦,字字句句透着压抑的苦楚与迷茫。
七爷的字却透出潇洒不羁,风格与诗意不符,看上去很是别扭。
反而是厚重古朴的字,渲染了悲苦的诗意,读来令人伤感。”
祭酒大人、济远先生、范先生、王先生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祭酒先生补充说明。
“崔理难能可贵之处,便是将字的风骨同诗的意境结合起来。所以读他写的《西北有高楼》,你们才会忍不住悲伤。”
学子们纷纷表示受教了。
济远的思绪,随着祭酒的话飘了开去。
眼前的崔理令他想到了好友寻鹤。
世间,除了眼前的崔理和自已,若还有一人能写出字的风骨,那就只有“南寻鹤”一人了。
大乾,有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