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是这个意思。儿子的意思是说,咱们家如今饥寒交迫……”
说到这里,他自己都觉得不合适了,就又换了一个,“不,是贫病交加……也不对,咱们家没人生病……”
恒王捂住额头,对自己儿子的语言组织能力,是彻底绝望了,提示道:“是入不敷出!”
“对,是入不敷出。”齐述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词,就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咱们家都入不敷出了,就别再纸醉金迷了吧。一个蹴鞠就要五两银子,咱们家原来已经买过一个了,何必再买?”
恒王现在就是后悔,特别后悔。
他到底为什么要提示那一句呢?
就让儿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卡在那里不好吗?
说起来,也怪他当年不甘寂寞,掺和了不该掺合的事。
如果他像三弟一样,老老实实的不站队,甚至是连正事都不管。那当今登基之后,也不会数十年如一日地冷待自己。
如果不是自己不得重用,那封地上的那些官员,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克扣他的食邑。
如果封地的官员不敢克扣他的食邑,他家里的日子也不会日渐艰难。
如果不是日子越发难过,他儿子也不会养成个吝啬抠门的性子。
唉~如今算是掰不回来了。
恒王只能劝道:“买都已经买了,若是拿去退,咱们家也丢不起这个人。”
齐述撇了撇嘴,但看着父王的脸色,到底没把心里话说出口。
——什么丢人不丢人的?要他来说,退了才好呢。有这五两银子,买点儿什么不行?
他就不明白了,母妃除了正品的大妆,已经连几件像样的首饰都没了,怎么还是不懂得勤俭持家呢?
只能说,幸好他这心声没有被恒妃听去。
要不然,恒王妃定然要大声喊冤的。
恒王夫妇和齐述不一样。
齐述是齐覃登基之后才出生的,也就是不记事的时候过了两年锦衣玉食的日子。
可是,随着恒王长久地失去圣宠,他封地的那些官员就渐渐地不把他放在眼里了,克扣他的食邑简直就是常态。
从齐述记事的时候,王府的日子就很是据结了。
因此,齐述从小就习惯了节俭的日子。
而且那个时候,他也不觉得自己的日子过的比别人差。
因为,没有对比嘛!
可是,六岁之后,他入了崇文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