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只能蜷缩在行李堆边。
几经周折,4月3日傍晚我们才到了杭州。出站时,我们在服务台咨询,服务人员态度挺好,只是我们讲不了普通话,很难沟通。出了站,我买了张杭州市区图,连看图带询问,二十二时许总算找到了目的地。
生命里的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知道行路难啊,腿脚不便的人更是难上加难啊!
二
参加笔会的作家一共有十人——东北的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忱、贵州诗人周家缇、上海女作家汪葵、安徽女作家李幼谦、浙江作家汪志成、北京作家张建文和宋文华、四川作家陆政英夫妇、《三月风》副主编郭建模、编辑刘丙钧,还有我。
我到得最晚。《三月风》副主编郭建模老师(主编是邓朴方)带队,他是北京人,也是残疾人,左腿安着假肢。刘丙钧身体无疾,且很壮实,跑前跑后为大伙儿服务。
郭建模老师说,这次笔会史铁生说好是要来参加的,但临时接到香港那边的邀请,去了香港,让他给大伙儿问个好。大伙儿都为无缘见到史铁生而遗憾,我更是感到遗憾。此后一直想写写史铁生,但不知该如何下笔。2020年,我随陕西省残疾人作家采风团去延安采风,并与延安的作家朋友们座谈,真乃三生有幸。在座谈会上,延安前辈作家曹谷溪老师放了几部关于路遥、史铁生的纪录短片,特别是史铁生临终前三天的那部短片,虽然只有五分钟,却令人感触很深。史铁生身染沉疴,是时似乎对未来有所预知,笑言:“你们是来和活体告别。”丝毫不见悲观,反而谈笑风生,他对生命的认知和达观态度,无人能及。
20世纪80年代初我就与史铁生相识,但只是在文字上。我最初是通过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我与地坛》等作品认识他的。他的作品文字表达真诚质朴,意蕴深厚,语言亲切而又凝重,严谨而不失幽默,艺术魅力独特,令人叹服。
那时我也在学习写作,加之同为残疾人,因此我对他关注有加,同时他也成为我心中的偶像,但凡他有新作问世,我就赶紧找来阅读,一睹为快。
此后,我一直与史铁生在文字里相识、神交。众所周知,他是北京知青,在陕北插队三年,其间喂了两年牛,他对陕北这块黄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这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完全可以看得出。在这部作品中,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传神地描绘了这块古老、贫瘠的黄土地,让读者真切地嗅到了麦垛、高粱、谷子、牛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