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创办文苑(第3/7 页)

走出至暗时刻视频 贺绪林 21 字 2024-12-30 16:12:55
🎁美女直播

剧《关中匪事》(又名《关中往事》),播出后广获反响;2005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再版,更名为《兔儿岭》。可以自豪地说,这部作品打响了《杨凌文苑》的第一枪,而且得到了读者的热捧。

从此,杨凌示范区作协以《杨凌文苑》为平台、阵地,团结了全区乃至省内外一大批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培养锻炼了一支创作队伍,在杨凌地区很快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刊物在成长,队伍在壮大,来稿量在剧增,而几位编辑人员都是兼职,忙不过来。为了把刊物办得更好,征得主管领导同意,2004年,编辑部聘任退休干部戴助安为专职编辑,负责编辑部具体事务。

为了激发大伙儿的创作热情,把《杨凌文苑》办得更好,更加有力地繁荣和推动杨凌地区的文学创作活动,使今后创作的作品数量和质量能有一个更大的飞跃和提高,2006年,杨凌示范区作协举办了首届《杨凌文苑》文学作品评奖活动。

首届《杨凌文苑》文学奖旨在扶植新人,奖励新人。因此,一些老作家的作品没有参评。作为评委会主席,我欣喜地看到一批文学新人迅速成长起来,他们的作品由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已成为杨凌地区文学创作队伍中的中坚和骨干。评委们从出刊的24期《杨凌文苑》发表的600余篇作品中评出了24篇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9篇,优秀奖9篇。应该说这些作品都是《杨凌文苑》中的翘楚之作。

当然,尽管评委们做了大量的阅读和筛选,但见仁见智,仍有遗珠之憾。

2012年,又一个龙年悄然而至。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这个龙腾虎跃的年代,我们迎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机,这是我们的幸运。文学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与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或精神家园,是人类的精神火炬,是一切文化艺术之母。文学艺术发展了,繁荣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就畅通了,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1年杨凌示范区作协换届时,我再次当选为作协主席,这是大伙儿对我的厚爱、信任和支持。2012年,《杨凌文苑》十岁了。十年来,《杨凌文苑》日渐走向成熟。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对《杨凌文苑》做了大的调整和改版,最重要的是编辑队伍注入了新生力量,由杨凌地区的文坛新秀、新当选的作协副主席高凤香出任刊物副主编,还有汤会娥等更年轻的编辑加入进来。高凤香和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