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我有一点慌张,但是教练安慰了我,让我不要紧张,照常比赛就行。”
裴永胜:???
等等,你在说什么?
定山那小子什么时候安慰你了?!
裴永胜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觉得这事情有哪里不太对劲,他隐约记得他家大侄子就只是对着苏屿的方向做了个简单的手势而已——就这个手势意思就是安慰苏屿,让苏屿不要紧张照常比赛吗?
裴永胜沉默了两秒,他倒是知道有些教练和运动员之间默契很深,互相之间会有一些默契的常用手势来替代语言进行安慰。
但默契能到这种地步的教练和运动员到底还是少,像是他带了孙宇航十多年,看到那小子还是只想给他当头一个暴栗。
而且他侄子和苏屿,这才带了多长时间?半年不到吧,就能有这样的默契吗?
裴永胜心里不太相信,但是事实却又摆在了他的眼前。
在深吸了一口气后,裴永胜问:“然后呢?”
苏屿继续平静地给出了答复:“在教练安慰我之后,我略微冷静下来了,我觉得教练说得有道理——在过去的训练中,我已经反复磨练过自己的技巧,我的身体肌肉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肌肉记忆,我知道自己的每一步从起跑开始应该怎样逐渐加大步幅,也知道进入途中跑阶段之后我应该保持怎样的足部落地和怎样的前进方式。”
苏屿想了想,道:“我在想通了之后也觉得,其实赛前的竞技状态虽然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进入比赛状态,但实际上这一切仍旧源自于我自己的基础能力。”
“既然这样,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教练们:……
不,不是这样的。
只是你自己觉得不需要担心而已。
在场包括郑胜还有后来凑过来的刘钦龙等人在听到苏屿的回答之后,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说实话,如果所有选手都有苏屿的这个想法,那教练们也不需要为如何调动选手的竞技状态而感到烦恼,而传统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也不会成为让教练们疯狂拔头发的内容了。
当然,如果说前面的这些内容还只是让教练们疯狂拔头发的话,那苏屿在后半部分说出来的信息,则更是让教练组的众人无言以对了。
苏屿在表示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之后,就以比赛时自己的状态给出了佐证:“我觉得,赛前的竞赛状态不够高涨,其实从某些角度来说也不算坏事。”
裴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