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他爱不释手,忙挪开他的手,嘀咕了一句,老不正经。
“嫌朕老?!”萧询气笑了,右手重新覆了上去,“刚才谁在朕怀里哭着求饶的?”
江晨曦生怕再被他折腾一次,忙柔声撒娇,“皇上,曦儿错了,曦儿困了,明日还要去陪太后与安王妃,若是起迟了,多不好。”
“朕的娇娇,朕得让你铭记在心,说错话的下场。”
萧询不吃她这一套,身体力行地示范,何谓宝刀不老。
含元殿被翻红浪,麓山脚下,萧朔驱马奔驰出了陵园,马不停歇,疾驰半个时辰左右,毗邻麓山山头的茶园若隐若现。
萧朔一行三人沿着曲曲折折的山道蜿蜒上山,须臾,三人在一座灯火通明的院门前停下。
其中一人把三匹马拴到远处的大树上,另一人走到门口敲门。
帮帮三声响,片刻,院里响起脚步声。
里面的人问了一句话,某地的地方话,敲门的人也回了一句。
稍迟,柴门被里被人从里打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伯迈出门槛。
老伯探出头来,外貌普通,穿着普通,地地道道的老百姓,只是双眼看到萧朔时,一闪而过精光。
老伯转身,示意快点跟上。
萧朔等人飞速跟上去,跨过门槛,进入内院。
院里立着一上了年纪的老妪,老妪脸色蜡黄,整个人瘦骨嶙峋,眼窝深陷,乍一看,面目可憎。
要不是院内灯火通明,说不定会被当成鬼魅。
老妪向萧朔躬身行礼,嗓音粗嘎,哽咽道:“老奴拜见王爷。”
萧朔示意对方免礼,免去累赘的寒暄,“玉嬷嬷,本王要的东西呢?”
眼前的老妪便是萧朔生母身边伺候的嬷嬷,玉嬷嬷是宫里的老人,因为一桩冤假错案,她被先帝赏了杖刑三十下,发卖出宫。
萧朔辗转多年才联系上对方,盖因当年那桩冤假错案,他记忆犹新,且涉及到一件至关重要的推论。
老妪颤巍巍起身,“东西在厨房里,还请王爷跟随老奴走一趟,劳烦王爷亲自取出来。”
亲自取出来,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身边两位侍卫上前拦住,萧朔挥了挥手,“玉嬷嬷是本王的奶嬷嬷,她老人家不会害本王。”
两位侍卫复又退到一旁。
老妪走在前头带路,萧朔大跨步跟上。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