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今中风之辨(共三条)
属性:夫风邪中人,本皆表证,考之《内经》所载诸风,皆指外邪为言,故并无神魂昏愦,直
视僵仆,口眼歪斜,牙关紧急,语言謇涩,失音烦乱,摇头吐沫,痰涎壅盛,半身不遂,瘫
痪软弱,筋脉拘挛,抽搐螈,遗尿失禁等说。
可见此等证候,原非外感风邪,总由内伤血
气也。
夫风自外入者,必由浅而深,由渐而甚,自有表证。
既有表证,方可治以疏散。
而今
之所谓中风者则不然,但见有卒倒昏迷,神魂失守之类,无论其有无表邪,有无寒热,及有
无筋骨疼痛等证,便皆谓之中风,误亦甚矣。
虽《热病篇》有偏枯一证,曰∶身偏不用而痛。
此以痛痹为言,非今之所谓中风也。
《阴阳别论》有曰∶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痿易,四
肢不举,此以经病为言,亦非所谓风也。
继自越人、仲景,亦皆以外感言风,初未尝以非风
言风也。
迨至汉末华元化所言五脏之风,则稍与《内经》不同,而始有吐沫,身直口噤,筋
急,舌强不能言,手足不遂等说,然犹不甚相远。
再自隋唐以来,则巢氏《病源》、孙氏《
千金》等方,以至宋元诸家所列风证,日多日详,而是风非风始混乱莫辨,而愈失其真矣。
故余悉采其要,列证如前。
凡《内经》所不言者,皆不得谓之风证,即或稍有相涉,亦必以
四诊相参,必其真有外感实邪,方可以风论治,否则误人不小也。
一、《难经》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否?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
有热病,有温病。
其所苦各不同。
详此《难经》之云中风者,本五种伤寒之一。
又仲景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者,名为中风。
由此观之,可见《内经》之凡言中风者,本以外感寒邪为言也,岂后世以内
伤属风等证悉认之为外感中风耶?
一、仲景《要略》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
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
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