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杂证谟汗证-《景岳全书简介》

第26章 杂证谟汗证(第1页)

经义

属性:《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宣明五气篇》曰∶心为汗。

《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

《评热病论》曰∶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决气篇》曰∶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

《骨空论》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大风汗出,灸噫嘻

,噫嘻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

《金匮真言论》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热论》曰∶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汗出偏

沮,使人偏枯。

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

魄汗未尽,形弱

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评热病论》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

是邪却而精胜也。

复热者,邪气也。

汗者,精气也。

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

汗出而

脉尚躁盛者死。

《热病篇》曰∶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

喘甚者,死。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

躁盛,此阴极之脉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

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极之脉

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

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

《寒热病篇》曰∶臂太阴可汗出,足阳明可汗出。

故取阴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阳;取阳

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阴。

《逆顺篇》曰∶无刺之热,无刺漉漉之汗。

《五禁篇》曰∶五禁、五夺、五逆者,皆不可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