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杂证谟瘟疫2-《景岳全书简介》

第29章 杂证谟瘟疫2(第1页)

温补法(共二条)

属性:凡治伤寒、温疫宜温补者,为其寒邪凝滞,阳不胜阴,非温不能行,非温不能复也。

寒气在经者,以邪在表也,宜用温散,法具如前;寒气在脏者,以阳气虚也,或宜温补,或

止温中。

然用温之法,但察其外虽热而内无热者,便是假热,宜温不宜凉也;病虽热而元气虚

者,亦是假热,宜温不宜凉也。

真热者,谁不得而知之。

惟假热为难辨耳。

病假热者,非用

甘温,热必不退,矧真寒者,又在不言可知。

大都实证多真热,虚证多假热,故治实者多宜

用凉。

治虚者多宜用温。

真假不识,误人不浅矣。

又真寒假热之辨,则实亦有寒,实亦有热。

虚亦有寒,虚亦有热,若谓实者皆热,虚者皆寒,则凿而谬矣。

但实而寒者,只宜温散,

不必滋补。

虚而热者,只宜调补,最畏寒凉。

盖寒凉无生意,而善败元气。

若以寒凉治虚证

,则热未必退,且暂用则或可。

久则无不败脾而危者。

既已病热,又不宜寒,则总云假热,

本非过也。

一、伤寒发热,而命门阳虚,或恶寒,或身痛,或呕,或痢,脉弱气虚,而表不能解者

,必用大温中饮。

或理阴煎。

若伤寒身热,心肺有寒,或呕哕而咳,或腹满而喘,止有寒邪

而无虚者,宜小青龙汤。

若阴证伤寒,自利脉沉,身痛发热,腹痛厥逆,但有寒邪而元气无

虚者,当用温药,宜四逆汤。

若寒在太阴,腹痛吐痢,或胀满厥逆,脾胃虚寒,而邪有不解

者,宜温胃饮,或理中汤。

若伤寒一二日,邪在太阳,或在少阴,背恶寒而表不解者,宜附

子理阴煎。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