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医(三十,共三十一条)
属性:一、时医治病,但知察标,不知察本,且常以标本借口。
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是岂知《内经》必求其本之意。
故但见其所急在病,而全不知所急在命,此其孰可缓也?
孰当急也?孰为今日之当急,孰为明日之更当急也?缓急既不知,则每致彼此误认,尚何标本
为言乎!
一、中风证悉由内伤,本无外感。
既无外感,必不可散。
若过用治风等药,则轻者必重
,重者必速死。
一、伤寒关系全在虚实二字。
实者易治,虚者难治。
以其元气本虚,故邪不易解。
若治
挟虚伤寒,不知托散,而但知攻邪,愈攻则愈虚,愈虚则无有不死。
若甚虚者,即微补且无
益,而但以治标为主者必死。
一、伤寒阳经与阳证不同。
阳经者,邪在表也;阳证者,热在里也。
若内无实热脉候,
而以阳经作阳证,妄用寒凉治其火,因致外内合邪而不可解者必死。
一、痢疾之作,惟脾肾薄弱之人极易犯之。
夫因热贪凉,致伤脏气,此人事之病,非天
时之病也。
今之治痢者,止知治天时之热,不知治人事之寒何也?矧痢证多在秋深。
斯时
也,炎暑既消,固不可执言热毒。
秋凉日至,又何堪妄用寒凉?凡若此者,既不知人事,又
不知天时,失之远矣。
害莫甚矣。
当因予言而熟思之矣。
一、小儿血气未充,亦如苗萼之柔嫩。
一或伤残,无不凋谢。
故平时最宜培植,不可妄
行消导。
其或果有食滞胀痛,则宜暂消。
果有风寒发热,则宜暂散。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