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正当耀月心怀感激,决意向皇帝举荐佑昕之时,朝堂之上继孟元赞之后,又有人参了十一皇子府。
只不过这一次所参奏之人,换成了佑昕。
在大夏,被言官参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因为祖宗规矩,言官的权利被放到了无限大,上到国家大事,下到拉屎放屁,只要是他们看不顺眼的,都可以参奏。
他们敢在朝堂上跟皇帝吵架,也敢在朝堂下跟官吏对骂。
就连佑谨这种冷酷硬汉,也免不了在子嗣妻妾之上被言官参奏,更何况佑昕此等无权无职的光头皇子。
耀月得知消息的时候,已经快接近库尔迅节。
皇帝将去通州准备的差事给了佑闵和佑昕,因此这两日佑昕很少上朝。
这奏本是监察院给事中王焕当庭呈上,参奏十一皇子管教妻妾不严,太过宠幸正妃,以至正妃干政,狐媚惑主。
据说当时朝堂之上一派肃静,偌大的殿堂竟没一个人吭声。
皇帝接了奏本,在手里掂了掂,似笑非笑的看向王焕。
狐媚惑主?!
群臣心里不约而同有同一个想法,王焕一定是疯了!
再不就是昨晚吃饭噎着了!
苏耀月是皇帝的儿媳妇,就算干政,就算扰乱后宫,怎么能用狐媚惑主这个词!
这不是污蔑皇帝与儿媳妇有染么?
除了弹劾佑昕宠幸妻妾,奏本上还有一条,言十一皇子与云南指挥同知万方过从甚密,于万方不在京期间,常来往与万府,疑似不轨。
这一条,可就是天大的罪过,这是摆明了说十一皇子和领军将领过从甚密,意图谋反。
朝堂之上依旧肃静,没有人说话。
王焕今年三十有六,是元朔二十五年的乙等进士。
不知是他官运好,还是家里走了路子,他被录取后,并没有向其他的进士一样被外放为官,而是进了太常寺做了一名检录,直到元朔二十八年,才转任监察院给事中。
前面已经说过,给事中虽然是个六品官,可他因有着监察六部的职责,因此权限极大。
监察院的给事中稍逊一筹,若是六部给事中,那么就是连六部尚书都是要给其面子的。
此时,群臣之中已经有人觉察出不对劲来。
王焕看面相,长的矮胖敦实,见人三分笑。
即便是做了给事中,也从不轻易得罪人,其上弹劾之人很是有限,大多是无关紧要之人。
一看便知此人油奸水滑,最是小心谨慎的。
而赫连佑昕,虽是帝子,又是皇帝前宠妃独子。
可多年来在朝堂之上一无地位二无功劳,好容易靠着出使图门晋了郡王,却又因为娶了威武侯之女而成了光头皇子。
去年随着皇贵妃薨,更是被皇帝赶到了泰陵去守孝。
认真说起来,他完全是一个没有弹劾价值的人。
你即便弹劾倒了他,又有谁会高看你一眼?而作为言官御史,一向都是靠着嘴利心硬来升官发财。
于是,有人弄不明白了,这王焕怎么会突然之间对十一皇子有了兴趣。
可是有人却看出来了,这王焕,实在是聪明之极。
他先是夸大事实,接孟元赞的班继续参劾苏耀月干政,然后再低调参奏十一皇子意图不轨。
皇帝就算是盛怒,就算是被人泼了脏水,可碍于后一条,都要对王焕留三分情面。
否则,就凭着皇子谋反这一条,都会招致更多的言官御史上书弹劾。
他若还要这个儿子,就要忍耐忍耐。
赫连嘉定定的看着王焕。
他兴许也没想到,朝臣之中居然有这么多人开始注意苏耀月;也或许他从落下这个棋子的当初便想到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