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章(第1/2 页)

🎁美女直播

情感化设计》等影响深远的作品的唐纳德·诺曼(DonaldArthurNorman)虽然原本是一位认知心理学家,但他后来投身工业界,在苹果等公司任职,后又成立体验咨询公司,他的作品全都得益于他对日常生活和设计实践的观察和感悟,全然不是用学术写作的路数。

另一位用户体验界的权威尼尔森(JacobNielsen)可能是世界上做过可用性测试最多的人了,他基于自己大量的可用性测试的实践,总结出可用性工程方法和十条启发式原则,成为了该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实用工具。

还有一位,《交互设计精髓》的作者,库珀(AlanCooper)则是一位资深的程序员,「VisualBasice之父」,他全凭自己UI编程的长期实践,而不是在论文堆中找灵感,写下了这本交互设计的奠基之作。

相反,关于「用户体验」课题,学术界(主要是人机交互界)每年都会发表不少论文,比如为用户体验建立理论模型,界定它的概念内涵,以及探讨其与不同设计因素的关系。

但是这些论文并没有对业界产生什么实质性的推动。

但是,一个颇有讽刺性的现象是,在学校里,可能会有从来没有实际做过用户体验设计的老师在教授学生用户体验设计。

这就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颇为荒诞之处,一方面大学生要掌握足够的本领,以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去解决全新的、复杂的现实问题;而另一方面,教育他们的大学老师们,绝大多数没有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

他们从本科到博士到讲师到教授,从未踏出校园一步;他们的知识都是自书本得来,从理论演进到理论,而丝毫不知如何从现实中学习。

这种荒诞性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们普遍觉得学无所用,找工作时没有竞争力,全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股机灵来加分,而教育者,自顾自以培养学者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甚至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实验室寻找人力资源。

曾任哈佛学院(哈佛大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本科学院)院长的哈瑞·刘易斯(HarryR。Lewis)在颇具批判色彩的《失去灵魂的教育: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一书中坦言,「教师和学生在学术竞争中共同得益,但他们追求的生活目标各异。

很少有学生希望将来成为专家学者;而大多数教授肯定不希望(学生们)再『另谋高就』」。

他还尖锐地指出,「在著名的研究型大学里,为了获得职称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