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纷纷点头。
车辆又到了一个服务区,几个人下来休息休息。张庆红站在服务区望向远处的大山,有些感慨。
因为在他看来,马上他们又要进入到山区。前进村和其他的几个村子,最典型特点就是在山半腰这个地方水土流失是最为严重的。
而且山上的果园有山上的村落来掌管,山下的田地也有相应的村落,在进行掌管。
只有中间的这几个在山半腰的村落,他们的耕田很不成体系,所以一直处于一个贫困村的状态。
贫困村在整个大泽镇这样一个丘陵地带,山势不平的一个地区,一共分成两种。
一种是在深山老林之中,这种地方从基础条件上来说很差,村落不太大,通常一百到三百人之间,土地贫瘠,勉强能维持当地的老百姓吃喝。
但是如果要是遇到一些天灾人祸,村落的人恐怕在以前就会出去要饭。这种在深山之中,却不能依托深山进行补充,主要是和整个深山的地貌有很大的关联。
说白了,村子里的一个环境很难形成规模。
不管是弄山货还是弄田地,这样的村落想要进行发展非常的困难。
还有一类就是类似于像前进村这样的村路在山半腰,上山不灵,下地不应,可谓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而且基础还十分薄弱。
所以到目前为止整个大泽镇这种贫困村至少还有七八个。
张庆红之前所在的村落就是在深山之中。张庆红采取的办法是以联合工作组作为一个主体,拉来部分的资金,以山货作为一个依托。
从实际的调查,张庆红是通过自身一点一点的调查摸索,发现深山之中的一种榛蘑销路非常的好。
这种榛蘑很难人工培育,通过大山进行一定的维护,以联合工作组的方式,逐渐使收入进行提高。
所以在今年年底,张庆红曾经奋战了三年的那个村子,终于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但是张庆红的这一种模式,很少被拿来进行推广的主要原因就是特殊性,在其他的地方很难复制。
而张庆红现在要去前进村,考虑到的就是如何解决前进村的这种情况?
而且前进村现在已经在摸索一些扣大棚的技术,这对张庆红目前想要通过这个模式将类似于像山区里的贫困村,山脚下的贫困村,或者是类似于像这种山半截的贫困村,想办法做一些解决。
其实张庆红最开始的设想仍然是景区的这种养老经济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