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音乐课-《大宋文化》

第21章 音乐课(第1页)

姬长卿制定了一个课程表,在课程表中,他加入了音乐课、武课。

大宋的读书人大多喜欢耍嘴皮子,鲜有人能文能武,唐代的读书人,还能上马征战,下马治国赋诗。

音乐课姬长卿倒是会古琴,这是他当初在大学古风社团中学的,不过姬长卿一直都未在人前展示过。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华夏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两宋行使抑武扬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两宋期间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

姬长卿要教授琴乐,陈汉平自然乐意,再者抚琴乃是雅事,他自然不会反对。

只是陈汉平一直心心念念地依旧是陈家能出一个官人,以此来摆脱商人的出身。

虽然大宋的户籍没有了士农工商的区别,可是在人们心中依旧存在着对工商的歧视。

陈盛泽已经到了七岁,按说自该上私塾、书院,可弟弟陈谨又是这种情况,为了方便照顾兄弟二人,陈汉平只是花钱请人到家中为他们两兄弟启蒙。

哥哥陈盛泽是个活泼性子,他以为父亲请来先生是他打算不要他们了,这才恶作剧捉弄先生,一则是打算吸引父亲的注意,博得他的关心,二则是因为这个时代启蒙先生大多信俸严师出高徒,且“尊师重道”

的纲纪在,所以启蒙先生对陈盛泽的管教自然只有打骂体罚。

可这么一来,无异激起了陈盛泽的反抗心理,所以他才会变本加厉,甚至将心生赶走启蒙先生的想法。

姬长卿的做法与前几人都不同,他没有在第一时间树立起自己的教师权威,而是通过拉近几人关系,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不但纠正他偏激的想法,不良的习惯。

也多亏了陈汉平的信任,姬长卿这才能顺利的纠正陈盛泽的思想,且在针对陈谨的孤独症进行干预。

之所以选择古琴作为音乐课教学,很大原因是因为姬长卿五音不全,但我又只会古琴、洞箫两种乐器。

音乐能抚平人的心灵,长期听音乐,姬长卿相信对治疗陈谨的孤独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姬长卿为了第一次的演奏效果,还特意提前一天沐浴更衣,待换上一袭素衣,焚香。

只见他手指轻抚琴弦,侧耳倾听琴弦的音准,待调试了几个琴音后,姬长卿这才演乐。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

“静”

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

、“天地之音”

这里的“静”

还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