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抵御了西方强国的威胁后,杨明本以为能迎来一段短暂的和平发展期,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他如愿。
国内的经济虽然在改革的推动下有所复苏,但仍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商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繁荣昌盛,而另一些地区则依旧贫困落后。
“陛下,南方的商业繁荣,而北方的许多州县却商业凋敝,百姓生活困苦。”负责经济的大臣忧心忡忡地向杨明汇报。
杨明深知这种差距若不缩小,将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团结。
“朕要亲自去北方视察,了解真实情况,找出解决之道。”杨明决定道。
杨明带着一众大臣和随从,踏上了前往北方的路途。一路上,他看到了荒芜的农田、破旧的村落和饥寒交迫的百姓。
“朕愧对你们啊!”杨明眼眶湿润。
到达北方的一个小镇后,杨明召集当地官员和百姓,倾听他们的心声。
“陛下,我们这里交通不便,货物难以运出,商人也不愿意来。”一位百姓哭诉道。
杨明当即下令:“拨款修建道路,改善交通状况。同时,给予商人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来北方发展。”
然而,资金的短缺成为了实施这些措施的一大难题。
“陛下,国库已经空虚,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财政大臣面露难色。
杨明沉思片刻:“号召富商捐款,发行国债,先解决燃眉之急。”
在杨明的努力下,资金问题逐渐得到缓解,道路建设工程陆续开工。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官员贪污工程款,导致工程质量低劣。
“陛下,新修的道路没过多长时间就出现了破损。”负责工程监督的官员前来禀报。
杨明大怒:“严查此事,贪污官员一律严惩,绝不姑息!”
在整顿官员的同时,杨明还积极推动北方的农业改革。他引进新的种植技术,推广优良的农作物品种。
“只要大家按照新的方法耕种,一定能提高产量,过上好日子。”杨明亲自向百姓示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北方的经济状况开始有了起色。但此时,文化教育方面又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贫困和忽视,北方的教育资源极度匮乏,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陛下,北方的学校少之又少,教师也严重不足。”教育大臣说道。
杨明决定在北方大规模兴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