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轩坐在御书房中,面前摊着关于西方帝国援助提议的奏折,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陛下,西方帝国的条件看似诱人,但其中的隐患不可小觑。租界一旦设立,恐怕日后会成为国家主权的隐患。”丞相忧心忡忡地说道。
杨轩抬起头,目光坚定:“朕深知其中利害,但如今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外部的支持。若拒绝,我们又该如何迅速恢复国力?”
朝堂上,大臣们为此争论不休。
“陛下,我们不能为了一时之需而牺牲国家的尊严和主权,应当依靠自身的力量慢慢重建。”一位老臣慷慨激昂。
“可如今国内灾情严重,外敌虎视眈眈,仅靠自身,何时才能重振雄风?接受援助或许能解燃眉之急。”另一位大臣反驳道。
杨轩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愈发纠结。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京城的街道,心中感慨万千。
“朕不能让百姓再受苦,也不能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杨轩喃喃自语。
此时,一位谋士前来进谏。
“陛下,臣有一计。或许我们可以与西方帝国谈判,争取更有利的条件,同时在接受援助的过程中,加快自身的发展,增强实力,以便日后摆脱对他们的依赖。”
杨轩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此计可行,但谈判需谨慎,务必保障国家的核心利益。”
于是,杨轩派遣了一支精明能干的使团前往西方帝国进行谈判。
在谈判桌上,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我国愿意接受部分援助,但租界之事绝无可能。”使团代表态度坚决。
“若不设立租界,援助的力度将会大打折扣。”西方帝国的代表施压道。
经过数轮艰苦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协议。西方帝国将提供一定的物资和技术援助,而杨轩的国家则开放部分贸易口岸,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西方帝国某些贸易优惠。
协议达成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民众的不同反应。
“这是卖国求荣!”一些激进的民众表示反对。
“至少能让国家有喘息的机会,慢慢恢复。”也有部分民众表示理解。
杨轩深知,协议只是权宜之计,接下来的发展才是关键。
他立即下令将援助物资用于救灾和重建工作,同时大力推动国内的产业发展。
“要利用西方的技术,培养我们自己的工匠和人才。”杨轩在朝堂上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