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我们发现青少年在面临突然的挑衅和攻击时,其反击行为大多是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就如本案中,依据前面证人所提供的证词和证据,他的反击完全符合这种自我防卫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王老板一方的“专家证人”强词夺理,声称小明的行为或许只是无心的玩笑,并非蓄意挑衅。我方律师瞬间提高音量,眼神如炬地质问:“那请问,什么样的玩笑会以推搡和攻击他人身体作为表现形式?按照您如此荒谬的逻辑,如果任何恶意行为都能被随意定义为玩笑,那法律的威严何在?公平正义又将如何保障?”
此时,法庭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双方律师你来我往,言辞交锋愈发激烈。法官表情严肃,目光在双方之间不断游移,手中的法槌似乎随时都会落下,整个法庭都被紧张而凝重的氛围紧紧笼罩,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最终公正的裁决,仿佛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进入了最白热化的阶段。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气氛剑拔弩张之时,王老板突然拿出一份所谓的“新证据”,是一份据称是我以前在学校与同学有过轻微摩擦的记录,因为我学校初中和小学是合璧的,试图以此证明我是个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从而坐实我主动伤人的结论。
我方律师迅速接过这份证据,仔细审视后,冷静地向法庭指出:“这份记录中的所谓摩擦,不过是孩子们在日常课间活动中一些无意的碰撞和小误会,并且已经在当时由老师妥善处理,与本次案件毫无关联,王老板此举明显是在混淆视听、恶意引导。”
接着,我方律师乘胜追击,传唤了一位当时在医院处理伤口的护士。护士作证道:“我在给王老板儿子处理伤口时,他曾亲口说自己是先动手的,只是没想到会被反击受伤,当时还有其他同学在场可以佐证。”这一证词如重磅炸弹,让王老板一方阵脚大乱。
王老板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的“专家证人”也开始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而我方律师继续有条不紊地阐述着我方的观点和证据,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将王老板一方的虚假说辞彻底瓦解。
法官在认真听取了双方最后的陈述后,开始进行最后的审议。法庭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紧张地等待着法官的宣判。片刻之后,法官敲响法槌,庄严宣判:“根据现有证据和证人证言,判定被告无过错,原告王老板的诉求不予支持,并且原告方需承担此次诉讼的全部费用,同时对其恶意诉讼行为予以警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