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就这么简单-《大唐废太子李牧》

第33章 就这么简单(第1页)

贞观十六年。

壬寅秋,九月癸亥,节气已入冬令,长安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银装素裹的城池闪着清辉,格外肃穆。

而大街小巷,人踩马踏却成了一片泥泞。

这情景,犹如某位京官此刻内心的真实写照。

长安城西北角,位于义宁坊内的大理寺今天一早,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位贵客。

少卿客客气气将人请到堂上。

寺卿自案前起身,向来人行了一礼。

说话间,示意寺正将卷宗与一小札呈递给来人。

大理寺审案,向以五听察其情:一曰气听,二曰色听,三曰视听,四曰声听,五曰词听。

又以三虑尽其理:一曰明慎以谳疑狱,二曰哀矜以雪冤狱,三曰公平以鞫庶狱。

然而此时此刻,不管是寺卿还是少卿、寺正、司丞、主薄、录事等人,全都三缄其口,端正坐姿,目光低垂,竖起耳朵。

听来人说话!

“……事情就是这样的。”

“这上面写的不对!

得改!”

“哦,对了,你们什么时候传魏王过来?”

大理寺卿人都麻了。

本来,像这等普通案子,应由雍州府着手抄办,再递大理寺。

只是来的是这位爷,谁又敢说半个“不”

字?

而这位爷告的人同样不得了。

那是当今万岁独宠之人,遥领三十五州都督,左武侯大将军,兼任雍州牧,当朝陛下第四子,魏王李泰。

这两面谁也得罪不起啊!

案件其实并不复杂。

魏王指使人在太子岳父家食肆闹事,结果人死在食肆内,影响了食肆的生意。

还特意强调,那行凶的两人杀人是出于自卫。

一切按照规矩办的话,将两边人叫到大堂上。

呈上人证物证,复述一遍案情。

找到诉主与被告争执之处,仔细甄别,详加推断,找到破绽理清真相。

再根据两方身份,勋贵与否,根基深浅,人脉多少,门生何处,宗室联姻,种种条件综合判断,给出定罪,再交刑部审核即可。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