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经济持续萎缩。这三条政策中,印钞票应该是最危险的一条,可是似乎也没有引起大规模的通胀?我大胆推测一下,这应该说明了益州的流通货币太少,货币经济萎缩,货易货横行,所以发大面额货币也没有引起通胀。难道我们现在应该考虑铸币?
只可惜我的数据还不够全,对于益州的GDP,还有这么多年的铸币数字,我实在不清楚,于是只好回头看刘备丢给我的那十二箱子接着搜数据。只是我的数据只有三年,而这三年里一贯钱都没有铸。至于GDP,我花了足足五天才算出一个非常粗略的数字。益州十来个郡去年一共收到地税四十亿;益州税收标准是一亩地一年两百五十钱,也就是说西川总共耕地面积一千六百万左右。只要年头还算正常,一亩地可以出个七八石米或者黄豆,种桑的话出的蚕茧可以出四匹丝帛,上等的蜀锦也能出一匹半。也就是说一亩地的产值保守估计也要三千钱。这样算来益州的农业总产值一年差不多四百八十亿。至于工商手工业,一年只能收五亿左右的税。按照西川十五取一的比例,只有七十五亿的工商业产值?切,我才不会相信这个。要知道矿业在成都也算在工商里面收税的。就按照城市和周边地区的户口比例,平时能见的城乡收入比列,这样粗略算下来,工商矿产应该至少是农业的三分之一,能有一百六十亿——这中间肯定从上到下大鱼小虾一起偷税。这样算的话,说益州有六百四十亿钱的总产值应该不算过分。
按照益州的亩产,寻常农户至少要卖一半的产出,而工商矿产自然是全部货币交易,也就是说益州需要至少四百亿的货币经济。只可惜在这种农业传统经济体中,我完全无法推测钱的流通速度。我翻了翻电脑中的现代经济数据,发现美国在1960年的M1的流通速度还不到五十。传统经济的流通速度自然不能和二十世纪中叶的美国比,也就是说往益州市面上有个十几二十亿货币根本正常。难怪刘备大开印钞机也无所谓;一枚钱一百文,他就是一口气铸个五千贯也才五亿的面额,能鼓励经济产出,但是也不会有大规模通胀。
后面几天我到处找铸币数据,总算加出来:这将近三十年刘焉刘璋夫子一共七次,总共铸了五万贯剪边五铢,四万贯大面额百铢钱。于是将近三十年,他们一共只印了八亿五千万钱?更惨的是,益州的府库未免也太富足了一点:就现在还有金两千斤,银八千斤,上等蜀锦两万匹,绢三万匹,米五十万石,铜钱一亿五千万。于是又那么多货币被锁在流通之外。就这个状况看来,现在还真该增加货币流通量,肯定能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