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马谡:糟糕,我大意了(第5/6 页)

模拟三国单机游戏 昭昭白影来 162 字 2024-02-18 06:33:05
🎁美女直播

魏国大将王凌,王凌上当,领军迎接孙布,孙权布下重兵欲伏击王凌。隐蕃见事态紧急,当即谋反,欲率兵出逃,拦阻王凌。因事出仓促,隐蕃被捕,不久即被孙权斩首示众。曹叡计败,精心布下的棋子被拔除。

第四次间谍战,也是由曹魏发起。

嘉平元年(249年),曹爽在高平陵之变后被司马懿诛杀,平时与曹爽走得很近、时为冠军将军的文钦惊恐不安。为了向司马氏以表忠心,文钦心生一计。嘉平二年(250年),文以受到司马氏迫害为由,派人携信渡江,投到吴将朱异营中,谎称投诚。

文钦的如意算盘是,通过伪降诱使朱异率军前来迎接,然后于中途击之。明眼人一看即知,这完全是“抄袭东吴,剽窃周鲂”。

朱异一眼便识破了文钦图谋。于是,朱异一边向孙权“表呈文钦书信,因陈其伪”,一边秣马厉兵,欲将计就计。文钦见吴军磨刀霍霍,已有准备,只好作罢,计策破产。

同样是用间,为何曹魏完败,东吴完胜?

马谡总结出三个原因。

一是计策的精良程度不同。东吴两次用间,皆精心谋划,且多方配合,力争做到逼真,合乎情理。

反观魏国就不太走心,第一次不够沉稳,第二次干脆照葫画瓢。

如此,能成功才是怪事。

二是经验主义。曹操挥师南下时,时为荆州牧的刘琮闻风而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便将荆州拿下,曹操由此便认为,东吴的孙权也会步荆州牧刘琮的后尘对自己俯首称臣,结果孙权却不降反抗。于是,曹操又把希望寄托于孙权的部下,自认为重压之下,孙权手下的部分将领肯定会对孙权存有二心,因此,当黄盖发来投降信时,曹操并未多想,就信以为真,结果上当受骗。而曹休被周舫所骗也是如此。在周舫诈降前,东吴方面已有两将成功投降了曹休,因此,曹休便想当然地认为周舫此次来投也是顺理成章,结果中计大败。

三是,心理各异。

按常理,皆是弱势一方向强势一方投诚。三国中,曹魏一方的综合国力明显高于东吴,因此强势的曹魏对来自弱势一方东吴的投降,在心理上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投射到行动上,则表现为粗心大意,既不用脑,也不走心,秉持来者都是客的原则,以此来展现大国的气度胸怀,进而达到笼络和收买人心之目的。

而弱势的一方则相反,对来自强势一方的投诚,在心理上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总会在心中产生无数个问号。投射在行动上,则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