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章(第1/3 页)

考古有意思的事件 佚名 1 字 2024-10-28 00:56:17
🎁美女直播

正好应对了粮食不足的困境,于是,这种残酷的行为可以通过匮乏环境的筛选,被随机降临的奖励不断地加强和固化。

所以我认为,活人祭祀的本质,就是一种在匮乏环境中被筛选出来,进而又被随机出现的奖励事件固化和加强的迷信行为。

活人祭祀的迷信行为被不断加强和固化后,其形式也更加多样了。比如,在殷墟的车马坑里,有被埋葬的马车以及人马的骨骸,学者们相信,其整齐而充满仪式感的摆放方式无疑也是一种人畜的献祭。

值得一提的是,殷墟车马坑里的马车是目前中国境内出土的最早的马车实物,这让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马车技术很可能是由外部传入的。

第一个原因在于,驯化的家马并不是中国的本土物种,虽然中国新石器时代有一些马骨出土,但是绝大多数马骨还是普氏野马的马骨,先民并没有骑乘它们或者让它们拉车,而是捕杀它们为食。普氏野马和驯化的家马是完全不同的。尽管在殷商以前,有极其零星的驯化的家马的马骨在中国境内出土,但是家马真正成规模地出现还是在殷墟的车马坑里,所以对商朝人来说,家马是突然出现,而不是本土一直存在的物种。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距今大约6000年,家马在乌克兰或者哈萨克斯坦境内被驯化,之后伴随着印欧人的扩散而传遍欧亚大陆,对商朝人来说,家马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外来物种。

马车技术外来的第二个理由是,这个世界上的任何技术,都有一个起源、发展到成熟的过程,车辆技术也应该如此。在欧亚大陆的西边,考古证据清晰地显示了西方车辆是如何诞生、发展,再到成熟的。

比如,西方车辆最初是四轮车,拉车的牲畜不是马,而是牛,因为当时车辆技术不成熟,车速不能太快,否则容易侧翻或散架,而且车轮是由实心木板做成的,并不是后来的辐条结构。两轮战车技术出现以后,马匹开始成为牵引车辆的主力,因为两轮车辆更方便转弯而不至于侧翻,所以马匹高速奔驰的特性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车辆为了轻便,还发展出了辐条结构的车轮,随着技术的精进,车轮辐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从四根到六根,再到八根,这个发展过程可以被清楚地看到。

殷商车马坑里的车辆技术却远远高于西方的早期车辆,都是两轮马车,而且有些车轮辐条竟多达26根,殷商战车的技术水平完全超越甚至碾压它们。

事实上,世界上有的民族由于长期与欧亚大陆处于隔离状态,所以从未掌握车轮技术,比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