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
2010年冬季,我去韩城采风,有幸拜访了杜老的故居。
同行的一位韩城文友自豪地说:“韩城古有司马迁,今有杜鹏程。他们一个是史圣,一个是文豪,都是我们韩城的骄傲。”其实,我拜访杜鹏程故居还有另一层原因,杜老曾经来我老家看望过我。
杜鹏程的家乡在夏阳乡苏村,距司马祠十几里地。车在乡间公路上驰骋,我的思绪也飞回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我因伤致残,悲痛之余,信笔涂鸦,希望从精神上拯救自己。几经努力,我有了一点小小的收获,而当时省作协副主席杜鹏程先生来杨陵看望我,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与鞭策。
往事历历在目,清晰如昨。杜老于1991年10月27日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追悼会上,他的夫人,同是作家的文彬女士没有让放哀乐,她用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为丈夫送行。杜老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
车身猛地一震,刹住了。苏村到了,我的思绪也被掐断了。
下了车,只见村口竖立着一座石碑,刻着“著名作家杜鹏程故居”,十分醒目。一行人穿过村街,拐进一条小胡同,胡同的路面很是不平,我的轮椅好几次受阻。
来到杜宅门前,只见门楼青砖砌就,被岁月的风雨剥蚀得颜色有些发灰,黑漆门早已没有了光亮,油漆剥落,破旧不堪;门楣上方刻着“迎曙光”三个大字,不知是谁的作品,笔力苍劲、刀工娴熟,为门楼增色不少。胡同口那家门楼高大巍峨,十分气派,红漆大门闪着油光,泡钉刷得金黄;门口两侧还蹲着一对石狮子。与其相比,杜宅的门楼显得低矮破旧。胡同冷清清的,没有一个人影。不知从哪里传来几声犬吠,更是增添了几分冷落寂寞。一阵寒风过来,我忍不住缩了一下脖子。
据说这宅院是杜老在1958年修盖的,现在住着杜老的侄儿。我们拍了半天门,里边没有动静,这才发现“铁将军”把着门,看来主人不在家。
站在杜宅门前,我心底涌上一股别样的滋味。杜老生前曾看望过我,现在我来到韩城,来到杜老的家门口,却不得进家门。这当然不是杜老的过错,是我来得不是时候。那时我是文学青年,如今已是文学老汉了。
唉!我在心里喟然长叹,感叹时光流逝得太匆匆。
此前不久,我去过凤县灵官峡。跨过横在嘉陵江上的吊桥,迎面的山体前立着一面墙似的巨大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杜老的名篇《夜走灵官峡》,格外醒目